最近幾年,每年都有人說 ToB 業務火了,事實上是有這么幾個事實
1、從 2015 年開始,企業服務成為了資本投資風口,B 輪以上的投資比例不斷提升。
2、消費互聯網增速放緩,越來越多的人力開始流向產業互聯網。我國傳統產業互聯網的很多產業、很多崗位、很多業務都需要數字化的幫助。
3、哪個行業最缺數字化,哪個行業最需要幫助,他們主動尋求改變的愿望就最強,這是 ToB 的現狀。
4、疫情讓很多人在家辦公。這就導致了 PC 設備有增長。移動手機很多操作不方便,所以很多服務都是基于 PC 上使用的。這種環境反向促進了 ToB 企業的發展。
中國的 ToB 確實在快速發展,但另一個現實是,國外千億美金級別的 ToB 公司有很多包括 adobe、Salesforce、Shopify、Zoom 等,而中國卻沒有一家市值千億美金的 ToB 公司?市值最高的是金山辦公,將近 2000 億人民幣的樣子。第二、第三分別是用友網絡 1078 億,科大訊飛 1013 億。
1、原來人力成本便宜,企業能享受人口生產紅利。以前人力成本低,大家都覺得做數字化提升效率太麻煩。還不如多招幾個人人工處理。
2、中國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。國外的 ToB 都是在傳統 PC 時代發展的產物。而我國 PC 階段發展時間并不長,信息化程度并不高。
1、毛利率。一般 ToB 產品的毛利率在 50%以上。
2、復購率。每年有多少客戶復購。50%以上的復購?
3、續費金額。第一年花了 100,第二年是花了 50 還是 150?
這三個指標都大于 50%,就是一個非常好的 ToB 產品。
1、ToB 產品的使用者、決策者和買單者是三個人,ToC 產品使用者、決策者和買單者是一個人。
2、ToB 的決策周期非常長,越是大公司,你要搞定的人也越多。而 ToC 的決策基本就是個人或跟家里人商量一下。
3、ToB 的轉化鏈路非常長,在推廣 ToB 產品的時候更多是先提供試用版,用好了再升級服務。而 ToC 最好從看到到下單最好不要有任何障礙。
4、ToB 的服務周期也非常長。下單只是服務的開始。很多企業在開始使用工具后,都會提各種個性需求。不像 C 端更多是產品本身就能解決特定需求才會買。
5、ToB 是線性增長,沒有網絡密度。至少很難把工具的邊界打開,讓使用工具的公司相互之間產生聯系。
釘釘現在在做的就是探索如何增加網絡密度。釘釘對網絡密度的定義是關系的豐富度乘以功能的豐富度。就是我和你之間,兩個人之間或者兩個公司之間,不能只有單一的關系,我們應該有更豐富的關系,豐富到關系類型就像一張網一樣織在一起。所以大家看釘釘,它并不是簡單的溝通、審批流,還有業務過程的這個連接,系統之間的協同,CRM 跟財務系統的協同。
另外釘釘還在探索,開放更多的接口權限,讓更多的企業可以自己定制具體業務。并且想辦法讓兩個公司之間打通數據,這樣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壁壘也打破了。